這世界上,有一個地方,比五星級酒店的裝備更高級、人員更齊備、服務更周到,那就是醫院的ICU。英文全稱Intensive Care Unit,重癥加強護理病房,臺灣地區叫深切治療部,我們基本統稱:重癥監護室,又叫重癥醫學科。
對于患者來說,ICU可能是驚悚、神秘、昂貴的代名詞。可事實真的如此嗎?比如,病房患者的病情突然加重或者市民在家突發急癥,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送入ICU治療。這時候,患者家屬往往會想:“完了,聽同事說住ICU一天得好幾萬”,“聽朋友說一旦進了ICU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首先在這里要告訴那些嚇唬你的同事、親戚、朋友,ICU事實上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下面就聽“青島大學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ICU醫生仔細講講,ICU里都有什么……
為什么患者要住進ICU?因為患者病情過重?那重到什么程度才需要進ICU呢?一般是連生命體征都不穩定就需要進ICU進行治療了。簡單來說,就是正常血壓、脈搏都維持不住或即將維持不住,再不干預生命就要結束了。這個時候,在普通病房,一個醫生、護士需要面對很多位患者,這種配置顯然是不夠救命的。這時候,進入ICU治療就是必要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其次,ICU跟普通病房差別在哪?一般都會聽到,ICU有很多昂貴的儀器,高端的設備,患者身上往往會插滿管路。ICU跟普通病房比,第一,醫護人員配比多。一般情況下,普通病房一個醫生、護士要負責多個患者。而ICU里,一個醫生最多負責3個患者,一個護士負責2個患者,甚至有時1個護士只負責一個患者。在ICU,患者受到的關注度是普通病房不能比的。在普通病房里,醫生和護士不會時刻守在患者床邊進行診斷和治療,而在ICU里,醫生基本30分鐘到1個小時會到床頭巡視,護士更是一直坐在患者床尾,一秒不停地觀察著患者的病情變化,出現任何異常,就會呼叫醫生來處理,這種重視程度,普通病房是做不到的。
而且,設備的配置也是一個無法避開的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ICU除了相對充沛而優質的人力資源,還有豐富的高端醫療設備資源。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ICU里的一些常規儀器配制。
1、生命體征監護儀。這東西很常見,可以同時監護血壓、脈搏、心律、血氧飽和度、呼吸次數、中心靜脈壓等多項生命指標,是觀察生命是否平穩的重要工具。有很多120送到急診科的患者,第一項就是進行生命體征監護,根據指標判斷病情輕重,決定下一步處置。
2、呼吸機。關于它,我聽患者家屬說過最多的就是:聽說呼吸機插上就拿不下來了。其實不然,呼吸機是幫患者度過生命關卡的重要武器。在患者呼吸功能障礙時,比如重癥肺炎、老慢支發作、藥物造成呼吸抑制等情況下,必須依靠呼吸機的維持才能為后續治療贏得時間,實現生命的延續。
3、床旁CRRT機。簡單說,是代替腎臟工作的機器。CRRT機首次大規模亮相是在汶川地震期間,大量擠壓綜合征的患者得到救治。臨床最常見的主要是急性腎衰、高血鉀等緊急情況的治療。現CRRT機在全國大醫院基本已經普及。
4、IABP。即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通過增加冠狀動脈灌注量來改善心肌氧供給,降低主動脈收縮壓(后負荷),從而減低心臟做功,改善那些心功能受損患者的前向性血流,提高心排血量,在冠心病救治尤其是高危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脈介入治療(PCI)過程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
5、ECMO。即體外膜肺氧合,核心部分是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臟),可以對重癥心肺功能衰竭患者進行長時間心肺支持,為危重癥患者的搶救贏得寶貴的時間。
總之,ICU有相對充足的人手、經驗豐富的醫生、先進的儀器設備,是集各種優質醫療資源于一身的地方。當患者病重時,就需要各種優質醫療資源的投入,才能挽救生命,所以,請大家理性認識ICU。
青島大學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重癥醫學科(ICU)全部為層流凈化病房。每個獨立病房內配備心電監護儀與護士站、ICU公共區域的中央心電監護儀連接,能夠全天候、無死角監護患者生命體征。ICU設置兩大監護區,分別為成人監護區和嬰幼兒監護區。其中成人監護區設置了獨立的心臟移植病房,該病房為百級層流病房;嬰幼兒監護區可為早產兒、低體重兒提供心臟術后重癥監護。
目前能夠開展Swan-Ganz右心導管檢查術、PICCO血流動力學監測、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IABP)、持續腎臟替代治療(CRRT)、左室輔助(Impella)術、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等多項高級生命支持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