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上午,第五屆滬魯心血管病專家論壇暨第三屆日照心血管峰會、日照心臟病醫院成立兩周年學術交流會、第五屆沂蒙心臟病論壇、2020 長海心血管病介入治療新進展高峰論壇、山東省心血管疾病介入新技術論壇在日照市嵐橋錦江大酒店會議中心召開。本次峰會由山東省醫學會、上海市醫學會、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主辦,山東省立醫院、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臨沂市人民醫院承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日照心臟病醫院院長葛均波教授,山東省醫學會秘書長張林,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林彥芹,北大醫院心血管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美國心臟學院院士(FACC)霍勇教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臟內科學主任醫師吳永健教授,山東省立醫院副院長肖偉,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院長陳玉國,日照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王海波、日照市衛健委主任張玉新等出席活動。大會執行主席、山東省立醫院心內科主任苑海濤教授主持儀式。
首先,副市長林彥芹代表日照市委、市政府,向與會領導和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近年來,日照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通過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產業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日照心臟病醫院在葛均波院士團隊的帶領下,在泛血管疾病介入治療、機器人微創手術等領域深耕細作、重點突破,多項手術開創全省先河。1—8月,醫院累計接診近2萬人次,其中市外患者占來院總數的近10%;累計開展各類手術量同比增長21%。
隨后,臨沂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魏延津發表致辭,共同承辦本次學術會議,是一次極為珍貴的學習機遇。在本次會議上,很榮幸地邀請到心血管疾病領域有著豐富經驗、取得豐碩成就的著名專家,為大家開展精彩的學術演講。
山東省立醫院副院長肖偉發表致辭,2016年在葛均波院士的倡導下,滬魯心血管病專家論壇這場學術盛宴于齊魯大地和長江之畔共同舉辦。今年已是第五屆滬魯心血管病專家論壇,大會更是在繼承前期學術成果的基礎之上,繼續以復雜冠心病介入和結構性心臟病介入為主線,積極夯實基本技能,開拓先進技術,在慢性完全性閉塞病變介入治療、冠脈分叉病變介入治療、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器械創新、左心耳封堵、心臟起搏電生理、心臟康復等難點熱點領域砥礪前行。
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心內科主任趙仙先致辭,今年的滬魯心血管病專家論壇在傳承前期學術成果的基礎上,繼續以復雜冠心病介入和結構性心臟病介入為主線,重點突出兩個領域的介入技術新進展,包括冠脈領域的CTO病變、左主干/分叉病變、鈣化旋磨、腔內影像等;結構領域的器械創新、左心耳封堵、經導管瓣膜病介入治療等。期待和廣大同道一起努力,將本次大會辦成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學堂,一個開放、包容、創新的平臺。通過不懈努力,搭建心血管界尤其是滬魯兩地學術交流的橋梁,促進中國心血管介入治療技術的發展與提高。
葛均波院士在致辭中指出,據上個月剛剛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報告2019》顯示,目前,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高達3.3億,心血管疾病已然成為危害人類健康嚴重的疾病。為實現健康2030的目標,我們心血管領域的醫生還有更艱巨的任務。
其實,目前人類的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動脈粥樣硬化為主的營養性疾病,根據發生的部位不同出現不同的病癥表現,葛均波院士也因此在2015年提出了泛血管醫學的概念。
日照心臟病醫院/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成立已有2年,醫院每位醫護人員做的點滴都是為了患者健康,在目前的醫學發展水平下,醫生不一定能治愈每位患者,但是一定能夠讓患者有尊嚴的治療、康復、回歸生活,希望醫院能成為患者愿意放心把心臟托付給我們的地方。同時,近些年,在市委市政府、社會各界同仁的支持下,心血管專家論壇已在日照落地、生根。
葛均波表示,本次論壇將繼續秉承跨區域、多學科、多層次的合作精神,國內心血管領域大咖云集,共同探討臨床、科研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集中展現了滬魯兩地乃至全國心血管領域的研究成果及最新產品,為參會人員學習了解心血管領域前沿資訊和最新理念提供了難得機遇。
最后,山東省醫學會秘書長張林致辭,魯滬兩省市都是我國東部沿海經濟文化大省,魯滬人民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兩省的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交流有著優越的條件和良好的基礎。今天,第五屆滬魯心血管病專家論壇拉開帷幕,希望滬魯心血管病專家論壇長期堅持下去,越辦越好,使兩省市在心血管領域的合作更加廣泛、更加深入,還希望魯滬兩省市醫學會在更多的學科建立類似的、穩定的交流機制,共同促進兩省市的醫學學術事業發展,造福魯滬兩省市的父老鄉親。
峰會期間,300余名國內著名的心血管及醫院管理、醫學創新與產業發展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作交流發言,將聚焦心血管診療領域的前沿方向,兼顧心臟康復與基層心血管醫師培訓等。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將以此峰會為契機,充分學習借鑒本次論壇的成果,運用好各位專家領導帶來的新理念、新模式,瞄準專業前沿,創新內容和載體,推動多學科協同發展,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為全國心血管領域的蓬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