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40%-72%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后續會發生便秘。因便秘而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發生率高達9.72%。便秘雖然不會直接威脅生命,但用力排便可增高腹腔壓力、增加回心血量,進而加重心臟負擔,擴大心肌梗死范圍。因此,解決便秘的問題,對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疾病因素:因疾病因素患者需要臥床休息,胃腸蠕動減慢。然后,治療期間使用的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等均會導致腸壁肌肉松弛,減弱腸蠕動,增加便秘的發生率。
心理因素:疾病引起疼痛、發生心肌梗死后的焦慮、恐懼、抑郁、肢體活動減少使腸蠕動減慢可導致便秘。
生理因素:①年齡:老年人隨年齡增長,腹壁肌肉張力下降,胃腸蠕動減慢。②排便方式的改變,大多數患者不習慣床上排便,糞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被吸收過多,使大便干硬而引起便秘。
飲食因素:由于疼痛,病人機體營養失衡,進食時間及纖維素和水分攝入過少,腸腔內容物不足,不能有效刺激直腸黏膜引起排便反射。
社會文化因素:排便需要人員幫助而喪失隱私時,可能壓抑排便需求而造成排便功能異常。
根據自己飲食習慣制定可食用、禁食用食物目錄,可增加蔬菜、水果等營養物質的攝入。急性期飲食應以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少食多餐為原則。可在清晨養成空腹喝溫開水的習慣,在情況允許的前提下,患者每天的飲水量應該在1000-2000毫升,對于預防便秘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環境及排便方式的改變,多數患者不習慣在床上排便,應改變心態,積極配合,一旦有便秘及時告知家屬及護士,以便護士及時給予幫助和護理。床上排便時用屏風遮擋,如不能適應臥床排便,可將床頭抬高20°~30°,以增加患者舒適感,排便時應放松情緒,張口哈氣以減輕腹壓,勿屏氣和用力排便。排不出時可適當應用開塞露協助排便。
腹部按摩是目前臨床領域中治療便秘的常用手段之一,通過腹部按摩可促進腸蠕動,緩解胃腸道不適等癥狀,促進食物殘渣的排出。腹部按摩可提高腸蠕動,促進排便。按摩手法如下:一側下肢屈曲,腹肌放松,將右手掌平放在自己的下腹壁上,順著結腸的走向,進行環形按摩,一般從右下腹到右上腹,再到左上腹,再到左下腹,每次按摩10-15分鐘,動作輕柔,力度由輕到重,并且以能耐受為主,每日按摩2-3次即可。按摩一般在晨起或者午睡醒后,排便前的20分鐘進行為宜。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由于疾病、藥物、臥床、飲食結構、心理因素、排便習慣改變等均會引起便秘。用力排便時可使腹內壓猛增,增加心臟負荷,加重了心肌缺血和耗氧量,導致嚴重的心律失常、室顫甚至猝死。
尤其是急性期2~3周內的排便情況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強預防便秘更是要緊。如有胸痛、胸悶等情況請及時撥打青島大學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急救電話0633-7689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