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4日,全國“兩會”在北京如期召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醫院院長葛均波赴京參加會議,今年是葛均波院士參加全國“兩會”的第十四個年頭,會議期間,葛均波委員的提案建議受到廣泛關注,多家權威媒體對他進行了采訪報道。
讓我們通過鳳凰新聞的采訪、報道傾聽葛均波委員的“兩會之聲”。
冠狀支架均價降幅超90%,巨大差價從何而來?
葛均波:我作為這個行業比較資深的醫生之一,我見證了整個世界上,心血管醫療器械走過的所有路程。怎么從球囊過渡到支架,從支架又到藥物洗脫支架,又到最近的完全可降解支架等等。這些年中國鼓勵創新,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一下誕生了四十多家醫療器械相關企業。如果仔細去回顧的話,我們好多產品基本上是在低層次、重復性的引進消化吸收的,那么怎么使我們的產品能夠創新呢?
記者:采購冠脈支架中的巨大差價從何而來?真的能夠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保證中標的廠商和企業有利潤,足以進行下一輪創新嗎?
葛均波:這個問題非常好。這次中標的產品當中,有許多是我們的日常用的,但是有幾個最新的產品沒招進來,因為它不肯降價。隨著我們對產品的改進,企業能夠得到一個合理的價格,我覺得也是對的。現在我們招標的這些產品已經在臨床用了15年,原則上講,一個產品在市場上的壽命差不多是10年左右,所以這一代產品也該是降價的時候了。
記者:創新型產品是否不在醫保的范圍內了?
葛均波:是這樣,一些新型的產品剛剛進入中國市場,在沒有得到廣泛應用的情況下,它的定價體系還沒有跟上我們目前招標的定價體系,我覺得這也可以理解。我想通過談判也好,對市場的認可也好,以后這些產品的價格會慢慢下來。
還有一個原因是,曾經我們的醫療器械價格虛高,是因為流通環節就占了一部分。現在自從國家采取“兩票制”以后,把中間的這部分“水分都擠干了”。以后,產品從制藥商直接到消費者手里去,這樣就使價格大大降低了。
葛均波:希望創新成為醫學的主旋律
上世紀末,葛均波從德國舉家回國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心血管疾病臨床技術的革新以及科研成果的轉化,不僅在中國首創了“可降解涂層支架”、“生物完全可降解支架”等創新醫療器械,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心肌橋的血管超聲特征性“半月現象”,被視為國際通行標準;首創了“逆向導絲技術”及系列輔助技術,成為三大常規術式之一。
葛均波:可降解涂層支架是我回國后的第一個創新產品,也是當時國際上第一個可降解的支架。過去的藥物支架有一個不銹鋼架子,上面有一個涂層,把藥涂進去后,這個涂層是不可降解的。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好多病人會造成血栓。后來我們研究了一個可降解涂層支架:就是當藥釋放完了以后,這個涂層也消失了。現在國外也開始采取這個理念。這是第一個可降解涂層支架,2005年上市的。2005年以后,我們申報專利,研究了一個新的產品叫“完全可降解支架”,這個是在2020年3月4號剛剛批準上市。
2020年10月7日,由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院長葛均波院士親領醫療團隊完成的日照市首例可降解支架植入術取得成功,也標志著日照冠心病支架介入技術已經進入“可降解時代”。
記者:整個支架都能降解嗎?
葛均波:全部能降解。
記者:每一次您進手術房,一定是疑難雜癥,首例、首創就是因為有疑難雜癥。所以很多人在等著您創新出來的結果是什么,您是背負壓力進去的。
葛均波:心理的壓力也是蠻大的。2005年,我最早發明逆向導絲技術的時候,其實那個時候不是我發明的,是當時我手術做不成,(手術實況在線)轉播到美國業界最大的研討會(Transcatheter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有八千人在看。當時我也不知道怎么辦,然后一個技術員,他不是醫生,就說你試試倒著行不行?我跟他說你不要添亂了,但是他說你試一下,做不成又怎么樣呢?后來我想,最多是做不成,不會給病人帶來損傷損害,我就試了一下,沒想到竟然成了。在轉播的時候,其他看著的人們都說你在干什么,我說我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但是好像是有效的,他們說“真是crazy”,后來做成了,也解釋了,他們又說是“amazing”!當你在做首例的過程當中,尤其是做成功的時候,那種興奮是非常難以用語言去表述的。
2018年10月7日,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啟用當日,院長葛均波院士親領醫療團隊通過逆向導絲技術為多年冠心病纏身的患者解除病痛。至今,逆向導絲技術在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已經常規開展。
聊起醫學創新,葛均波院士眼光熠熠。中國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在他看來,這是從政策上為創新“上了保險”。眾人拾柴火焰高,為了讓更多的醫學創新成果走向臨床,2017年,葛均波院士發起成立了中國醫學創新聯盟。
記者:2017年,您發起了中國醫學創新聯盟,希望讓更多醫學的創新能夠走向臨床,當時為什么會發起這樣的聯盟?
葛均波:2017年,當時習近平同志就提出: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我們應該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邊。那個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有醫療器械創新俱樂部,后來就在2017年年底,我又發起了醫學創新聯盟。我們希望創新成為醫學的一個主旋律,不是簡單的把外國的東西引進來,再添加一些新元素就是創新了,一定要鼓勵原始創新。
3.3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占了中國人口的四分之一。這在全世界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來說,我們是什么位置?
根據2019年最新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患者人數已高達3.3億,在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疾病死亡高居首位。
葛均波:我們每五個成年人當中,至少有一個人患了心血管疾病,比例是挺高的。其實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它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是在下降的。其實就是因為,美國心臟病學會也好,心臟病協會也好,這些年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運動、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時地治療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數據顯示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人,心臟病發病率是降低的,為什么?因為他知道怎么保持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怎么控制危險因素。
就在2021年春節前夕,年僅25歲的女演員孫僑潞突發心梗猝死,而后不久,年僅27歲的知名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飛機上由于心臟驟停不幸離世。接二連三的悲劇事件逐漸令外界意識到心血管疾病已經不再是老年群體的“專利”。問答中,葛均波院士表示:吸煙是心肌梗死的重要誘因之一。同時他還提示,年輕女性是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的高發群體,醫學上暫時無法解釋其原因。
記者:二十歲左右就因為心梗、心臟病發而猝死,這種情況讓大家都觸目驚心。為什么會這么年輕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葛均波:心肌梗死的原因有很多,一個常見就是抽煙。抽煙可以使血管的內皮細胞功能紊亂,血流很慢,相當于水在河里流的時候,流得很慢,很容易形成堵塞。你看年輕人抽煙,尤其大量抽煙時,都是血管是好的、比較光滑、斑塊不是很大,但是有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導致心肌梗死、猝死。
另一種病容易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就是冠狀動脈自發夾層形成。本來,血管像洋蔥皮一樣,有一層外膜、中層、內膜。但是一部分年輕女性的血管內膜跟中層之間,突然剝離了,血就進到內膜跟中層之間,就把血管壓閉了。壓閉了以后,血就流不過來,導致心肌的壞死。我們目前只是在臨床觀察到這個現象,未來可以通過一些檢測的指標,包括通過像一些基因的檢測,可以提前預知,那么提前預防是有可能的。
記者:跟大家科普一下,普通群眾遇到了什么情況,要特別注意了?
葛均波:我們這些年一直在科普,所以在十年前,我們就建立了中國的胸痛中心,現在胸痛中心覆蓋了全國4000多家醫院,有1000多家醫院已經通過了認證。一旦發生了胸痛,尤其是透不過氣來的胸痛、而且休息不能緩解時,就一定要當心。同時,心肌梗死的黃金時救助間是120分鐘。假如超過了這120分鐘以后,心肌細胞會發生永久的壞死。因此我們就取這個諧音,每年的11月20號,我們會街頭義診,在門診發一些小冊子,讓大家都知道胸痛了怎么辦,以及到哪個地方求助。我們建立胸痛中心有一個指標:一旦病人胸痛來了,10分鐘之內必須有一份心電圖完成。根據心電圖,再加上化驗,確診后第一時間開通血管。就相當于一個人把你脖子掐住,你呼吸不了,我早一秒鐘放開就早一秒有活的希望。
2019年12月27日,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獲中國胸痛中心總部授牌,這意味著醫院對急性高危胸痛,特別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救治水平已達到國家級標準。
此外,葛均波院士在接受東方網采訪時表示,希望創新成為醫學的主旋律,醫生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伴隨國家創新戰略的實施、政府及企業對創新的不斷投入,中國的醫學創新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在中國創新環境逐步完善,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同時,醫學領域仍然存在“核心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醫生不僅是創新中的協助者,也是發明者和使用者,國家應建立統一的醫學創新政策體系,讓科研人員能夠從創新中得到實惠,讓醫師們擔任醫學創新主體,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心血管聯盟主席、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葛均波的帶領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同時,充分重視并發揮醫生在醫學創新中的作用,先后開展了逆向導絲、TAVI、可降解支架、左心耳封堵術等國內領先的技術,并通過了國家級標準版胸痛中心認證,在為周邊百姓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也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