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心跳不止才能生命不息,如果心臟沒法好好跳動工作了,就得需要外援“起搏器”來幫忙。但很多需要安置起搏器的患者對起搏器并不了解,下面讓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專家帶您一起認識心臟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是一種可以植入體內,很小、很輕的裝置,它時刻監控您的心跳,必要時可以發出與自然信號相似的信號,以保證心臟按正常節律跳動。
起搏器有多種型號,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很輕,重量大約為20-30克。具體到每位患者應植入何種類型的起搏器,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及心臟依賴起搏器的程度來決定。對患者來說,最適合的起搏器就是最好的。
起搏器包括:單腔起搏器、雙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心臟自動復律除顫器。
拆線大約在手術后1周到10天左右,這期間請不要到浴室洗澡。
術后早期(24小時內)患者應平臥床上,少活動。一般術后前兩天盡量在床上,三天以后再逐漸增加活動量,可下床走走。關于這一點,應根據您自己的情況聽從醫生的意見。
為了固定導線,埋入起搏器一側的手臂在1-2周內最好不要高舉起來,但輕微活動手臂是沒有問題的。
導線植入后1-2個月便會比較穩定。
如果完全不活動可能導致手臂活動受限或疼痛。
出院后您的生活基本可以恢復到病前的水平,并能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工作。但是起搏器在體內還是稍微有些限制的。起搏器就像小型的計算機,因此在外部電場和磁場中可能受到影響。
強大磁場、高壓電場可干擾起搏器工作,應避免靠近和接觸,如:核磁共振、雷達天線等。
一般家用電器,如微波爐、電冰箱、電視機、收音機、吸塵器、電熱毯、移動電話等對起搏器均無影響。
心臟起搏器一旦植入身體就會終身攜帶,成為保障您生命安全的重要“衛士”。為了確保您的安全和健康,您需要定期到醫院隨訪。
隨訪是通過一個小電腦式的探頭放在皮膚上進行體外遙控即可。隨訪不僅要檢查起搏系統工作是否正常,電池是否將要耗竭,更重要的是醫生可以根據你的具體病情,優化起搏器參數,使起搏器更好的發揮作用。
患者在看病時,患者或家屬一定要告訴醫生該患者裝有起博器。應避免磁共振檢查,另外有些醫療設備對起博器可能有影響,如電手術刀、除顫儀、電針灸等,需向相關醫生咨詢清楚。
乘飛機沒有什么需要擔心的,機場的安檢裝置不大可能會影響到起搏器的功能,但金屬探測器會探測到您體內植入的起搏器。請向航空公司有關人員出示安裝了起搏器的證明或起搏器植入卡較好,這類證書在國外也有效。
起搏器植入知識手冊及起搏器植入卡應盡量隨身攜帶。若有突發事件,有助于救護車將您及時送到醫院接受治療。
另外,有些起搏器具有夜間頻率功能,因此出國到有時差的地方去旅行之前詢問一下負責的醫生為好。
起搏器是可靠度很高的儀器,因此醫院定期檢查起搏器的狀態時,主要是測定電阻值和脈搏的頻率等,以便充分地進行病人的健康管理,另外核對病人出院后起搏器的工作狀態、電池消耗的情況。因此至少3-6個月一次檢查是必要的。此外當出現呼吸困難、胸痛、頭昏、手腳浮腫、不停打噴嚏或感到異常發熱時應及時與負責醫生聯系進行檢查。
一般起搏器的壽命為5-10年,單腔8-11年,雙腔6-10年,電池不會突然用完。
接近電池耗竭時起搏器的頻率會下降。因此一旦發現起搏器頻率低于設定頻率就應該與醫生聯系,每1-3個月隨訪一次,當低于磁頻的90%時應遵醫生意見更換新的起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