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有猝死風險
三支血管閉塞
術中心臟不停跳
冠狀動脈搭橋
體外循環團隊隨時待命
……
當這些關鍵詞組合在一起時
足見這臺手術的
難度之大、風險之高
近日,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心外科團隊為70歲張阿姨完成一場“心尖之舞”,在跳動的心臟上實施冠脈搭橋,將細如發絲的1毫米的血管進行吻合,并且保持血管暢通,為其架起“生命心橋”,患者術后恢復順利并康復出院。
來自濟南的張阿姨三年前勞累時出現胸悶、氣短癥狀,休息后緩解,剛開始她并沒有在意,今年三月份,在家人的要求下帶她到當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給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的三條主要血管已經出現堵塞,而且最重要的左主干末端、前降支和回旋支已經閉塞,右冠的近端也有70%狹窄,隨時可能發生心源性猝死,十分危險。同時張阿姨也被醫生告知由于心功能差,外科搭橋風險大,建議保守治療。
張阿姨接連跑了好幾家醫院,得到的答復都是如果進行搭橋手術治療,風險和難度都極大。
醫生的診斷讓張阿姨日夜難寢,不但精神狀態不佳,身體也每況愈下,已經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質量。“我真怕哪一天突然間心跳驟停,那時候想做手術都沒有機會了。”
在日照工作的張阿姨兒子通過朋友得知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很權威,張阿姨抱著一線希望慕名來到近400公里的日照心臟病醫院,找到心外科周濤主任。
經過全面檢查,張阿姨病情遠比醫生預想的復雜,不僅心功能差,而且血管也有不同程度的鈣化,給治療增加了很大風險,手術的復雜性、難度非常大。
“可以反映心室收縮泵血功能的EF值僅有35%,而正常人該項數值卻在50%以上,而且身體機能和血管條件也不好,這也給手術增加了更多風險和不確定性,但是如果不及時處理,隨時有猝死的危險……”周濤主任解釋道。
”由于患者心功能太差,如果經歷體外循環,無法脫機的風險太大,鑒于目前患者的心臟狀況,適合采用更加穩妥的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搭橋術。整個手術期間心臟不停跳,全身血液循環不中斷,術后機體應激性反應小、器官細胞損傷少、并發癥發生率低、術后心臟功能恢復快等優勢,是最適合的手術方案。同時,手術過程中體外循環團隊都在一旁待命,一旦出現突發狀況,可隨時轉為體外循環模式繼續為生命保駕護航!”
周濤主任談話中的從容、專業、耐心,讓張阿姨一家人相信日照心臟病醫院是可以將心放心托付的地方。
術前經過多學科聯合討論,心外科團隊決定為張阿姨實施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心臟大血管手術,大部分為高精尖手術,“心臟不停跳”搭橋對外科醫師的技術要求更高,要求醫生必須具備扎實的手術操作功底和更高的外科吻合技術,以及系統全面的專業知識作為保障。
憑借精湛的技術、豐富的經驗以及默契的團隊配合,手術歷經3個小時,心外科團隊術中用比發絲還細的縫線,在跳動的心臟上把橋血管和冠狀動脈仔細縫合,完成4根冠脈血管橋,大隱靜脈-對角支搭橋、大隱靜脈-左室后支搭橋,大隱靜脈-后降支搭橋、乳內動脈-前降支搭橋,為患者開辟了新的生命通道,手術順利完成。
由于未經歷體外循環,張阿姨回到病房后順利拔除氣管插管,并在心外科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護理下逐漸恢復,心臟功能明顯改善,不久便能下床活動,已于近日康復出院。
張阿姨的手術在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并不是個例,在多學科協作下,一些以往認為的高風險手術,在這里已成為常規。包含:
先天性心臟病傳統開胸手術、各類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術、開展各類微創/小切口心臟外科手術、冠狀動脈搭橋術;非體外循環下冠脈搭橋術;瓣膜成形術;瓣膜置換手術;大血管Bentall手術、升主動脈置換、象鼻手術等各類大血管手術、全天候24小時開展各類急危重癥心臟急診手術。
作為省內最大的以心腦血管為專業特色的綜合性醫療機構,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已成為區域內疑難復雜重癥心血管疾病診療的醫院,在毫厘間挽救無數生命,未來,心外科團隊將不斷提高診療水平,為眾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心”希望。